山中才几日,山外已半月。
薄双在山里适应良好,原先姑姑和姑父,还有同行的老师们,都曾担心过他可能会不习惯山上贫困的生活。
没想到薄双从第一天起就适应得很好,除了比较招蚊虫外,没遇到什么困难。
宁城本就是国内的避暑大省,在海拔比较高的大良山,更是一点暑气都感觉不到,比待在市区还要舒服。
只每日清晨他们来支教的老师都要早起,在一天中最适合读书的时间段,陪着孩子们晨读。
上午是三节正课,下午则是两节正课和一节活动课,每天的日程,都这样安排得满满当当。
薄双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规律的作息了,上辈子在他拍戏的那些年,作息是非常混乱的。偶尔遇上拍大夜还会直接拍到日出,并且一拍就是好多天。
薄双被安排给孩子们上英语和社科两个科目。在当前这个年份,英语还没在宁城推广开,它还不是宁城小学生的必修课。
这次支教是由教育局牵头的,科目安排和上课用教材都是教育局定好的。薄双在来之前翻过,英语的教材选得很不错,是很基础的内容,适合3-5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初学者。
此行的负责人姓胡,是某个镇教育局的主任,四十出头,为人和善,在排课前都有征求过他们各自的意见。
薄双年纪最小,又是城大的高材生,所以像英语和社科这样的科目,自然就交给了他。
虽然这次的支教能回馈参与者一个非常好看的社会实践素材,但说到底,长达五十天的时间要被关在山上,生活清贫又不通网,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来的。
算上胡主任,全程留下的人只有四个,除了薄双是任课教师外,另外还有个三十出头的男老师,和近四十岁的女老师,在负责上别的科目。
薄双不负所托,这半个月的课程,他准备得很用心,讲解得也很有趣,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山上没什么年轻人,几乎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成年人都出去打工讨生活了。
没有同龄人,山上网络又不是太好,收个文字类的消息都转很久,链接、图片、视频之类的,就不用想了,根本打不开,薄双因而显得有些孤单。
又过了两日,听说山里来了几个外人,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在一个老乡家里住下了。
山上各家之间不是紧挨着的,薄双只听说了这么个事,倒也没见着人。他还是和之前一样,每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吃完晚饭,跟着其他几位老师在村里瞎溜达。
是真字面意义的瞎溜达,因为整个村在天黑后,是几乎不会有什么光亮的。
大良山前些年才通的电,没装路灯,这段时间晚上没有月亮,整个村子到处都是黑暗暗的,每家的老人孩子们也都是早早就睡了,不会很晚了还亮着灯。
听说村里来了外人之后,在晚上溜达的时候,倒是见着有一户人家,整晚的开着灯,听有个老乡说,似乎是之前来的那行人就住在那户人家里。
这天,薄双有些心神不宁,他早上给奶奶打电话的时候,没人接,中午也没人接,到下午放学后再打还是没人接。
这很不正常,不免让薄双想起上辈子奶奶出事那次,也是这样电话一直打不通。
晚饭后,奶奶电话还是不通,薄双就把电话打到了姑姑那,打了几次都没人接。这时薄双已经慌了,最后打给了姑父,才总算知道了消息。
“别担心,你奶奶上午在小广场摔了一跤,恰巧救护车路过,就把她送来了医院,下午做的手术。人已经平安出来了,你姑姑陪着呢。医生说没什么事,观察几天就能出院。”
“我奶奶摔到哪里了?好好的为什么会摔跤?”薄双有担心也有疑惑。
“磕到了脚,肋骨断了几根,好在没摔到头。你别太担心,等你从山里回来,奶奶应该能出院了。”姑父语气比较平淡,薄双没办法通过他的语气来判断事情的严重性。
挂掉电话,薄双有些怔愣,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会摔倒。上辈子,薄双的奶奶是因为心脏不好进的医院,没摔过跤。
奶奶今年65了,摔一跤可大可小,薄双心里没底。
难道是因为他改变了故事本来的走向,才会改写了奶奶的人生轨迹?
挂断电话后,薄双出门去寻胡主任,想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回去。
薄双顺着他们平时惯常走的那条路找了过去,找到人后,薄双简单把事情和几人说了。
“有没有办法现在能下山,主任?我想回去看看我奶奶,只要确认她没事了,我会尽快赶回来。”
胡主任听完薄双的话,想了一下,“提前走倒是没关系,但现在山里没车送你下去。你也知道山里通外面的车半月才有一趟,你现在走,等让人从外面来接才行。”
“这样啊。”薄双情绪很低落,他甚至在心里想了一下走下去的可能性。
“小薄啊,你姑父既然没说让你立刻回去,说明没什么大问题,你别担心。等明天看,如果你还是想回去,我再找人来接你。”其他两位老师也安慰了下薄双。
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了,山高路远的,遇上突发事件,除了等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