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公司,毛莹莹被安排在黛丽的手下,黛丽是一个长相普通,身材略胖的英国妇人。但她的内心和生活方式却精致美丽得譬如奥黛丽赫本。她每天都蹬着七八厘米的高跟鞋,虽然她经常要抱八九岁的女儿和三四岁的儿子。她每天都会描眉施粉,画上与服饰十分搭配的唇彩。她的办公室挂着各色高脚杯倒葡萄酒香槟,放着各色水晶杯配威士忌。聚餐的时候她也能举着玻璃杯干啤酒。她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鼓励大家,她有一双特别明亮和美丽的眼睛,特别擅长发现别人的优点。
譬如是她最早发现,毛莹莹在美学领域有异常的天赋而且擅长统筹和管理。她向徐东推荐,倘若毛莹莹只做一名翻译,用中文话那可是暴殄天物。
徐东那时候正准备建立自己的GI服装品牌,急需一名总裁特助,黛丽自信且笃定地告诉徐东,你找不到比毛莹莹更合适的人了。尽管徐东对当初毛莹莹的翻译稿赞赏用加,而且毛莹莹也是他自己带进公司的人。但聘任毛莹莹一个刚毕业的女孩子为总裁业务助理,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的。但是黛丽独具的眼光他也是相信的,因为他曾经就想将黛丽调整到人事部。只是黛丽热爱中文和各国文化,坚持要做她自己更喜欢而且在她看来更有意思的翻译和全球市场调研工作。于是,徐东将信将疑地正式录用毛莹莹为总裁特助。
毛莹莹是幸运的。遇到独具慧眼且愿意举荐下属的上司。还遇到了愿意破格提拔新人和胸怀开放的老板。
在担任总裁特助的两年时间里,毛莹莹跟着徐东跑了许多地方,各类原料公司,从国际一线的大牌服饰到小众品牌公司,各大服装秀,甚至美术馆、艺术展。徐东就是那样用人不疑的性子,在她给毛莹莹总裁特助聘书的那刻,他就不再有任何怀疑。他曾说怀疑本身就是种消耗,不值当,何况用人看人也非朝夕之事。在毛莹莹听来,反正就是那种铁面无私地试试看,干得好留下,干不好滚蛋!
其实徐东平常非常好说话,在生活方面对待毛莹莹那是非常照顾的。他们出去,他会照顾毛莹莹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倘若买到一些材料,在司机来之前,他总会自己提着。去参加晚会,他会先下车然后给毛莹莹开车门,他对毛莹莹笑,虽然他是老板,但他首先是一名绅士。
在工作方面,徐东对毛莹莹也是百分百的信任。如此信任,有好有不好。好的是,毛莹莹得到了很多的机会,加深了对美学、品牌、运营、甚至商业逻辑的概念,从深度抽象理论,纵向市场数据,全面地学习了美学、广告、品牌对商业价值的影响,还有服装、首饰、化妆品等产品本身的魅力。不好的是,这种信任让毛莹莹只得更加拼命地追上脚步,甚至恨不能要多跨越几步到前面,如此才能游刃有余。有时候毛莹莹通宵达旦研究新名词和概念或者马上要接触的公司,第二天又准点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徐东面前,一同出发。
读研究生时,毛莹莹纵身在书籍的海洋里,只觉宇宙浩瀚,自己无限渺小;每天钻研完专业知识,她就放纵自己在中外历史中遨游飞翔。日子是慢悠悠地沉淀。
但与徐东一起拼搏的两年时间,每天都彷佛身穿战甲奔赴在不同的战场,白天她与徐东一起与人博弈,深夜是她补充装备的最好时机,每天争分夺秒,只觉二十四小时不够,恨不能多挤出两个小时来。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做梦了?不再在深夜里流着泪醒来?不再湿着泪水的脸睡过去了?
感谢,曾经热爱学习的自己。
感谢,曾经不顾一切奔赴商战的自己。
感谢,认真对待每一天的自己。
毛莹莹朝徐东挥挥手,登上了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飞机,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需要13个小时,足够她一点点,慢慢回忆。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有她大学的四年时光,还是叶桥枫,甚至黎世杰的,那些斑驳的记忆,就像此刻射落在机窗上的阳光,白辣辣的,直刺得你张不开眼睛。毛莹莹拉下了遮光板,闭上了眼睛,让那滴湿润了眼睛的泪珠不至掉落下来。
五年了,毛莹莹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忘怀了,原来回头去看那刚结痂的疤还印着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