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昭昭拿起相框看,里面是一张陆行川小时候的相片。
稚嫩的脸庞,温暖明亮的眼睛,她用手指摸了摸相片里的人。
童昭昭和陆行川第一次见面是冬天,那年他们一家在村长的带路下去到了童昭昭的家。
山路上的泥土在低温地催化下反复上冻又化开,黏人地扒在两个人的鞋底,赵美之走一段路就要找个大石块蹭蹭鞋底的泥,到后面干脆从路边的小贩那里买了四个塑料袋套在他们俩的鞋子上才继续走。
梧宁是宁江市边缘的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大家常说这是一个被市里遗忘的村落。
童昭昭的家在很里面,大家拎着东西走得气喘吁吁的,陆行川数不清自己走过了多少弯弯道道,直到见到一间只在电视剧里见过的土砖房才知道到了。
屋子的房顶上披着好几层塑料布,沿着塑料布滴落下来的雨水被收集在一个白色的缺了一角的塑料油漆桶里,屋边堆放的硬纸板叠的有一人高,一旁的旧三轮车里还堆了很多空塑料瓶。
童昭昭的奶奶坐在门前的椅子上等他们,看到来人后便起身迎接,皱纹累累,笑的很和蔼,她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陆勤他们交流着,而陆行川的注意力则全在屋内的一个小女孩身上。
陆行川走进去的时候,童昭昭正在屋里画画,这房子抵御不住寒冷,风似乎能从各个角落钻进去,小女孩脸上被冻得红彤彤的,还吸溜着鼻子。
忽然,橡皮没放稳掉了下来,沿着本就不平整的路滚了一小段,停在了陆行川的脚边,陆行川拿起橡皮吹了吹上面沾上的灰,然后走了过去。
“你的橡皮。”他把橡皮递给童昭昭。
“谢谢。”小女孩接过橡皮,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眼前的人,“你……是谁呀?”
陆行川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动了动嘴巴,然后只说了句:“我和我爸妈一起来的。”
“哦。”
童昭昭说完吸溜了下鼻子,然后转头继续画画,旧得发白的木头桌子上放着一本画画本,蜡笔长长短短,残缺不齐,童昭昭捏着蜡笔涂涂画画,指尖已经染上了各种颜色,两根被梳得整齐的双马尾跟着头的摆动蹦啊蹦的。
陆行川看了下四周,屋内说简陋也是委婉了,桌椅灶台等,都像临时搭建的一样,只为了能活下去而存在,这对从小家境优渥的他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他的眼神又落到童昭昭身上,环境纵然如此,女孩仍是被收拾得很干净,衣服旧而不脏,指甲也被修剪得很规整。
阳光晕在童昭昭的脸庞,上面薄薄的小绒毛也变得清晰可见,静静的时光里,她就一直这么自己和自己玩着。
陆行川有一瞬间对她很好奇,几度想开口聊天又担心打扰到她,又或者冒犯到她。
“昭昭……昭昭!”
奶奶在门前叫着童昭昭,童昭昭放下画笔哒哒哒地走出去,陆行川趁机走到书桌前翻看了下她的画本,各色的蜡笔在上面绕来绕去,他看了好久也没看出画的是什么。
赵美之和陆勤初见就对她喜欢的不得了。
童昭昭看起来好像水灵灵的胆子很小,但是回答起他们的问题来却是落落大方的,口齿清晰,小脑袋很灵活的样子。起初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小孩没有父母很可怜,见到本人后更是觉得资助对了,这样有灵气的小女孩,不该留在大山里。
赵美之对着童昭昭指了指走出来的陆行川说道:“昭昭,他是我的儿子,比你大五岁,现在读初一,以后他就是你在宁江的哥哥了。”
童昭昭朝着赵美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男孩有些害羞地走过来,手上拎着一个礼物袋。
“哥哥。”
这样糯声声的一声哥哥,任谁的心都会软几分。
陆行川低头,耳朵都有点红了。
他走到童昭昭面前,打开袋子给她看,里面是他给童昭昭准备的一些小礼物:“这是文具盒,里面放了一些笔……这是贴纸,徐丽丽说现在女孩子都喜欢这个卡通人物,这是本子,上面也印着……”
他一一介绍着带来的小礼物,最后是一个小盒子:“这是明信片。”陆行川把明信片单独拿出来给她。
“明信片是什么?”
童昭昭从来没听说过,她接过明信片的小盒子然后拆开,里面是几十张小卡片,一面印着宁江各处的景色,一面是白色的,印刷着一些文字,童昭昭好奇地拿着明信片正反面看来看去。
陆行川指了指白色的那面解释起来:“这里,写邮政编码,这里写我的地址…还有这里,可以写一些想跟我说的话,这样就可以寄给我了。”
陆行川从袋子里拿出早就写好收件信息的纸递给童昭昭,里面还夹着一些邮票,然后对照着信息一一教她怎么写。
童昭昭脸蛋红红的像个熟透的苹果,围巾包住了她的下巴,看起来憨态可掬的,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圆溜溜的眼睛眨啊眨:“哦…好的。”
陆行川很担心自己没有解释清楚明信片的使用方法,也很担心童昭昭对这个并不感兴趣。
直到他有一天在学校传达室,找到了一张来自梧宁的明信片,前面是宁江的静心湖,背面是用粉色水彩笔歪歪扭扭写上的几个大字。
?行川哥,你好吗??
书房门被叩响,是阿姨来喊吃饭了。
她放好相框然后走出了书房,餐桌上已经摆放好简单的3道菜。
“这个是醒酒汤,您先喝一碗,其余都是按照陆总说的做的比较清淡。”
童昭昭接过汤喝了一口,扭头看着落地窗外的景色,心绪却如潺潺溪流般无法停止。